如何写论文?台大教授讲解四大原则五大要点论文写作网站免费

时间:2024-07-13 09:30:33 作者:小编 字数:15113字

对于一个即将以科研为职业的研究生来说,写论文是一门谋生的技能。在这方面,现阶段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论文写作训练,不了解当代学术论文的要求。

本文作者张良仁教授详细讲解了撰写论文的四个原则和五个要点,供研究生和导师参考。

如何写论文?

来源 | 义学学

作者 | 张良仁

本文之所以专门谈论文写作而非研究,是因为研究和论文写作是两个不同的任务,各有各的要求。研究是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而写论文是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公开。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会写成论文公开。有很多政府部门和公司做研究,但不发表他们的成果。只是一般来说,人们同时做研究和写论文,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任务。我将论文分开来,是为了强调论文写作的要求和规范。

为什么要写论文?首先是现实需要,因为现在要拿学位或者职称,都需要写论文发表。对于一个靠研究谋生的人来说,写论文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当然,写论文本身有很多好处:

1)有助于整理思路。论文是逻辑和证据的问题,也需要灵感。你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写下来,以便随时思考和改进。

2)有助于记忆。一篇论文,尤其是人文学科的论文,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和细节,很难死记硬背。随着人的记忆力下降,人们只能把研究过程写下来,以便随时复习。

3)有利于传播。如果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只是口头传播,传播范围毕竟有限。如果写成论文,发表在期刊上,就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播给未来的读者。

4)有利于验证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一个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重要的研究成果,需要经过其他学者的验证,才能得出结论,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在论文写作方面,中国高校研究生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1) 我害怕写论文。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2)不懂论证,倾向于机械地堆砌材料,论据和证据是两码事;

3)逻辑混乱,关键术语的定义经常出现偏差,一个术语在前一篇文章中是一个意思,在后一篇文章中又是一个意思。

4)书面表达能力差,句子不连贯,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随处可见;

5)不知道什么是抄袭,不但抄袭别人的论文,还抄袭自己的论文。

如今,社会对研究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期望越来越高,而这些现状难免使这一期望落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研究生在高中和本科阶段缺乏论文写作的训练。

1. 原则

科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一般来说,论文写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可读性:论文是写给人看的,所以论文要结构完整,文字流畅,插图充足,让人看得懂、愿意读。

2. 可验证性:论文解决了一个新问题,其结论需要读者验证。因此,论文应清晰表述问题、方法、思路和观点,材料和数据应真实、充分。读者可以跟进论文的思路,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3. 可追溯性:如今,所有论文都必须有注释来标明信息来源。严谨的审稿人和编辑会检查这些注释,以了解作者是否准确传达了所引用论文的原意。作者也可以通过充分而准确的注释避免抄袭的嫌疑。

论文写作工具_怎样写论文_论文写作网站免费

4. 可检索性:论文是写给同行看的,但现在每年发表的论文有数以万计,大多数读者需要搜索文献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论文。如果研究人员希望读者能找到自己的论文,就必须在摘要和关键词上下功夫。

2. 纸元素

做研究、写论文是非常辛苦的,研究者当然希望被更多的读者看到、引用。现在大学也用引用率来评价论文,所以研究者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篇论文能否被读者阅读、被引用,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充实。现在的论文很像八部分论文,一般由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说明和参考文献组成,这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结构,缺一不可,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职责和要求。

1.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术论文数量如此之多,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读完一个学科的所有论文。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论文。选择论文时,首先看摘要,了解以下信息:1)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2)为什么选这个题目;3)用了什么方法(或材料);4)得到了什么结论;5)如果有争议,作者怎么看。读者得到这些信息后,再决定是否阅读全文。因此,研究人员在写摘要时,需要体现上述内容。篇幅不能太短,否则不能涵盖上述所有要素;当然也不能太长,否则就啰嗦了。

2.关键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国读者在使用CNKI、JSTOR等电子数据库搜索论文时,通常会输入关键词。因此,研究人员在写关键词时需要小心谨慎,以便读者能够找到自己的论文。不幸的是,很多人在选择关键词时往往很随意,选择了一些不相关的词。我们需要自己判断别人,了解读者喜欢用什么关键词来搜索。一般来说,关键词应该反映主题的重要方面。就我自己的考古学科而言,关键词一般包括对象(如器物、遗址、遗迹)、时代(如青铜时代、商周、南北朝)、地域范围(长江下游、河西走廊、太行山)、领域(原始瓷器、城市、盐业考古)、理论(世界体系、景观考古、经济人类学)和技术(锶同位素、DNA分析、岩相分析)。

3.引言:此部分是正文的前奏,其目的是回顾研究文献,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计划。此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所选主题的研究历史,评论前人的工作,指出他们的成就,分析他们的不足。其实,这是包括文献阅读部分的工作成果。在前人留下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重要且可行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主题。仅仅锁定研究对象是不够的,在这一部分,还必须提出一个研究计划。

研究者在写前言时,需要注意几点。首先,研究者要意识到前言的最终目的是提出新的问题,而前文的文献综述只是前奏。因此,虽然新问题出现在前言的最后,但它却是写作时首先要澄清的。因此,研究者不需要把读过的文献全部写进前言中,只要写出反映研究进展的论文即可。其次,研究者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前人的工作。现在有些研究者为了避免得罪别人,故意不提前人的研究工作;有些研究者出于个人或派系的恩怨,故意抬高或贬低某些学者。这些都不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研究者应该客观地肯定前人的成就,同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锁定问题,推动课题向前发展。

4. 主体部分:此部分应展示论证过程。不同的论题有不同的论证过程,需要区别对待。文史论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然后提供证据,形成子观点;最后,子观点形成主体观点。科学、考古论题需要运用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对所得数据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确保观点符合证据链,这就要求观点要有证据支撑,证据要服务于观点。现在很多研究生不懂论证,喜欢堆积证据,然后抛出一个或几个不相关的观点,结果就是证据和观点都是两层。第二,要公平对待不同的意见。有些问题前人已经研究过了,有些观点也已经提出来了,现在很多研究者要么无视,要么贸然否定他们的观点。公平的做法是分析这些观点,检验他们的逻辑和论证,看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指出问题所在;如果没有问题,就检验自己的论证,看有没有问题。如果不能推翻前人的观点,就承认差异。

5、结论:结论的关键是要简要复述论文的主要部分,即新问题、研究方法、证据和结论。结论不宜过短,否则不能充分呈现论证过程;也不宜过长,否则会显得冗长。此部分不应出现任何新信息或新观点;任何新信息和新观点(想法)只能出现在正文中,结论只是对正文重要内容的总结和复述。

6.插图:插图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照片、线图、表格,现在还有视频。它们是重要的支撑材料,一方面可以说明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实物证据。它们既可以展示相对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读者理解,也可以展示实物证据和数据来支撑论文。它们不宜过多或过少,关键是能够说明论文中的关键概念和对象,或者展示数据。在这一部分,插图应该与正文相结合;即正文中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对象需要插图来说明,观点需要实物证据和数据来支撑;同时,插图不能漫无目的,应该为论文服务,否则就不要用了。插图需要配以文字,说明插图的名称、图例、比例。当然,如果插图涉及知识产权,还必须注明出处。

7、注释: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不可避免地要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或观点,或数据(信息),或方法。为了尊重前人成果,研究者需要做注释,以免有抄袭的嫌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前人成果,既包括他人的成果,也包括作者自己的成果。我国不少学者往往在意别人的成果,而忽略了自己的成果。做注释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方便读者查阅出处,检查论文是否严谨扎实。因为如果研究者在做注释时,没有看过所引用的论文,或只是粗略了解,就很容易出错。其实,注释是一个研究者可信度的晴雨表,如果不把注释当回事,读者就会认为研究者是个马虎的人,不靠谱。至于注释的格式,现在各大学颁发的学位论文规范都有说明。出版时,各出版社、期刊也有自己的规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8. 参考文献:现在学位论文一般都要求在论文最后写参考文献,但是参考文献必须和脚注一致,脚注里出现的参考文献必须有,有参考文献的脚注也必须有。

3. 几个关键点

除了以上七个要素外,作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术语:撰写学术论文时,术语是不可避免的。术语是学术界的惯例,是一门学科的基石,它的创造和废弃必须谨慎;一般来说,研究人员应该尽量延续传统,使用现有的术语。当然,学术的发展需要术语的更新,这时作者需要说明现有术语的不足之处和新术语的优点,以寻求其他学者的认可。过去有些学者喜欢标新立异,随意创造术语(如考古学界的“类型学”),导致术语泛滥,让人无所适从。

2. 为读者的需求而写:写学位论文时,人们力求完整,以符合学校规定的论文标准。但在发表时,需要根据期刊和读者的要求做出一些调整。我们知道,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读者群,对论文各方面的熟悉程度也有所不同。文科读者对科技考古学所用的方法和仪器不是很熟悉,因此作者需要详细介绍;而对历史背景则比较熟悉,作者需要淡化这方面的内容。理科读者对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比较熟悉,因此作者不需要详细描述,但对他们不熟悉的历史背景和考古背景则需要充分说明。

3、抄袭:在知识产权为人们所熟知的今天,抄袭却成了学者们的大忌。所谓“抄袭”,就是有人在不注明出处的情况下,引用了别人的文字或思想(概念、观点),使读者以为这些文字或思想是作者自己的。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是引用自己前人论文时,不顾自己,不做注解;但抄袭自己,也是抄袭。二是喜欢大段大段地抄别人的话。其实,引用的方式有三种:概述、释义和直接引用。在简要引用几位学者的观点时,可以概括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是概述。在较详细地介绍某位学者的论证过程时,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这就是释义。两种方式都是学术界常用的引用方式; 相反,应尽量避免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就是直接摘录别人的话,需要慎用,一般只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1)引用别人的言论作为原文材料,如《史记》等历史文献中的史料;2)引用权威学者的言论作为论据;3)引用别人的言论作为自己批评的对象。直接引用可以保证原文意思不被扭曲。

4、语言:论文之美不在于修辞,而在于提出新问题、新发现。因此,论文语言应平实准确,避免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文学修辞手法。现在有些学者经常引用诗词歌赋来抒发情感,这不是论文应有的。论文也应避免使用口语化语言。

5. 发现论文的价值:撰写论文的首要目的是介绍研究成果;此外,学者还应善于发现成果的学术价值,探讨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或理论。这是因为学术研究也有很多层次,包括微观的案例研究、宏观的整体研究、理论研究。整体研究和理论研究都可以指导案例研究,也需要案例研究的支持。

4. 纸质培训

从上文可以看出,研究是论文的源泉,没有研究就没有论文。但是研究并不一定会产生论文。这是因为论文写作是一项学生需要经常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在美国,学生从高中开始写论文,进入大学后经常写论文,因此掌握了查阅文献、收集证据、组织思路和审视文本的能力;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一个学期要写三四篇论文。因此,研究生毕业时,他已经是写论文的老手了。但在我们国家,学生写论文的机会很少,只有本科、硕士毕业时才有机会写一篇。练习的机会少,写作能力自然不高。因此,研究生需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反复多次写论文,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5 结论

综上所述,论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论文写作需要遵循可读性、可验证性、可追溯性和可检索性四大原则,作者需要了解论文的结构,了解论文中各个要素的作用,即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插图和参考文献,并写好每个要素。此外,论文还要注意术语的连贯性,了解读者的需求,避免抄袭,语言通俗易懂,挖掘论文的价值。这些都需要研究人员接受长期、反复的论文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