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4-06-22 07:58:44 作者:皮皮侠 字数:28831字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本站 …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么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

=1厘米:6000000厘米

=1: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六、谈学后体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

48、49页。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课堂上将紧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目标与要点分析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能够根据比例尺知识求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情感。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难点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将提供较大的探索空间和众多的动手操作时机,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硬生生地把知识强塞给学生。

四、教学策略设计

比例尺是人们约定俗成地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以往我们执教传统教材,是直接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然后让学生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要求化成单位相同再写比,这样的比就是比例尺。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比例尺,但是比例尺为什么应运而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如何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教材创设了设计足球场平面图的情境,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体验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绘制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既体现了新理念,又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体验和感悟的时间与空间。

有了以上的思考,就有了我第一次设计尝试,遗憾的是学生面对一个长8米,宽6米的教室,没有意识到在纸上长要画多长,宽要画多长,按多少“比”在来画。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来看,有3人用1∶1000来画的,有13人画出长的比是1∶500,宽的比是1∶300,两个比不同,导致学生画出的形状与原来足球场的形状不同。大部分学生画出了任意长和任意宽,组成一个长方形,标上实际距离。这种情况是不是学生缺乏一种体验,一种按倍数缩小并缩小相同倍数的体验,因此学生不能自动生成。以上的教学实践引起了我的反思,重新尝试第二次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准备:一幅李成俊同学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李成俊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生:李成俊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李成俊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昨天我们测量了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现在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当一回绘画师,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再动手之前,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1、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的的纸吗?你怎么办?

2、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三)、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A、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B、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并化简;

C、写上图上的宽和实际的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贴在黑板上。(2)学生小组学习(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8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平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8厘米:8米=8:800=1:1006厘米:60米=6:6000=1:1004厘米:8米=4:800=1:2003厘米:6米=3:600=1:200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2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倍;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200;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米;

(四)、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

1、示中国地图。

师:比例尺1:10000000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生:图上距离1厘米是实际距离的1000000000厘米。

2、示北京市的地图。

师:观察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生:这是一幅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千米。

3、学生读教科书。

师:书中这两种比例尺分别叫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前面的一种叫数值比例尺,后一种叫线段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没有单位。生2:实际距离都比图上距离大。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都是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大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9页后,回答并说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有的机器零件很小,需要把实际长度按一定的比扩大后,再画在图纸上,这就出现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的比例尺。师:图中的2:1表示什么?

生:图中的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比,你有什么发现?生:这些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1.小结:为了计算,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师1的比。

4、教学例1.师:我们能不能把它(手指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呢?指名学生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师:做这类题,因该注意什么?

生: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名称,一定是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五)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判断题:

①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②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③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3、拓展应用:

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吗?

板书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8厘米:8米=8:800=1:1006厘米:6米=6:600=1:1004厘米:8米=4:400=1:2003厘米:6米=3:600=1:200

教学实施

本节课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

一是情境导入,由于第一次设计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设计一个教室的平面图,学生们不知道平面图要按照一定的倍数缩小,而且要缩小相同的倍数,缺少这种经验和体验,出现了任意画的情况。因此,二度设计时我选择了生活原型——从照片引入,学生对这种生活常识应该说不陌生,为画平面图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结合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和图上的长和宽,使学生初步确定什么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在动手画图时,对如何确定图上的长和宽就是要将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一定的倍数,也就是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并引出比例尺的意义,再结合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介绍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零件的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六、教学反思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教室的平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教室平面图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教室平面图,到让学生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么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

=1厘米:6000000厘米

=1: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六、谈学后体会。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力求做到“学进去,讲出来”。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教学过程:

模块一:揭示课题。

1、脑筋急转弯:上海到杭州大约是150千米,一只蚂蚁从上海爬到杭州只用了5秒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地图上爬)你非常聪明!在地图上爬的距离我们称为图上距离,150千米称为实际距离。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人们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课件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提问:想知道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模块二:自学交流。

一、导学。

下面请导学提纲引领我们自学,谁愿意大声地读一遍导学提纲?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8页的例6,完成下列问题:

1、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3.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4、怎样理解1:1000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比例尺1:1000怎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二、自学。

现在自学开始,5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得好!学生认真地自学,老师巡视。

三、交流。

1、小组合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导学提纲中的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交流展示。刚才同学们进行了自学和讨论,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四、拓展提高。

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看哪个小组能够顺利过关!

五、小结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意义、求法、分类。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②求比例尺时,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③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

1、2题。

课外延伸:在一副比例尺是3:1的生物图上,量的蝗虫的长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比例尺

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求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

分类: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宽

二、课中学习:

1、小组汇报。

(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2、课本P55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以上就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6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