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高一政治课堂教学设计2022【3篇】

时间:2024-01-16 02:00:02 作者:皮皮侠 字数:13273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新学期高一政治课堂教学设计2022【3篇】 高一政治课堂教学计划,供大家品鉴。

新学期高一政治课堂教学设计2022 1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

★教学难点外汇汇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_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新学期高一政治课堂教学设计2022 2

【设计思想】

  通过汽车价格变动这个生活例子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汽车价格涨跌的等经济现象,来发现、总结、归纳经济的常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有机整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做到教学直观性、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

  教材第二课是接着第一课货币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用货币购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涉及到价格这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经济生活中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由浅入深地介绍价格变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产生的这些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价格变化还对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节知识也是新课标中新增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也要讲得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对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分析。他们正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能力目标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在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决定和调整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开发新产品是根据什么来考虑的。通过探究、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和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市场经济生活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商品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市场活动的自主性、竞争性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内容。只有理解和懂得了这一影响,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价格杠杆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现象,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现行经济制度政策,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因而是重点。

  教学难点:需求弹性问题。由于不同的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不同,在加上其他因素,如心理预期等的影响,价格变动显得复杂,而且需求弹性问题是高等教育重点讨论的问题,理论性很强,学生现时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和生活阅历较浅,决定了理解这一问题有不小难度。因此是本框题的难点。

新学期高一政治课堂教学设计2022 3

  教学目标

  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

  知识要求

  识记以下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用,破除“金钱万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