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4篇(《课桌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1
课桌有多长
连州镇中心小学刘雪莲
教学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51、5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课桌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陪伴我们学习,那你们想知道课桌有多长吗?(想!)。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课桌有多长。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演示课件2)看,这就是我们的课桌,多漂亮啊,对不对?那你能用那些方法测量它的长度呢?(学生回答:用尺子、本书等)对,有很多方法可以测量课桌的长度,等一下就请同学们分组来测量。现在先听老师说一下要求,四个同学为一组,组长负责记录填好表格,其他同学负责测量,选择你喜欢的两种方法来测量,如果表格上的方法你都不喜欢,你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测量,把你的方法填在下面。等一下,音乐响起,马上就形成四人小组开始测量,音乐停止马上转过来坐好,听明白了没有?(明白)看那一组表现最好。(放音乐)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一)、活动一:(小组合作探讨)量一量
(演示课件3)测量: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两种方法(用文具盒、书、笔、尺子等。)测量你的桌子有多长呢?(四人一组测量,并记录结果填表),学
1
生汇报测量结果,多提问几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的测量结果却不同?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谁来说说原因?
生:因为他们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测量同样的物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只有当工具相同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那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尺子(演示课件4)
(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二)看一看! 1、认识刻度尺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演示课件5)(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以一句话“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结束对尺子种类的介绍。)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演示课件6)课件出示直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数字、有长短不同线条)
(2)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生1:有数字0、1、2、3、4……。
生2:有一些小线、小格。
师:这长短不同的竖线(即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一个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数字就是刻度。(帮助学生认识尺子)
生3:有字母cm。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激起其他学生关注。)
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生: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
2
师提醒: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师补充: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2)(演示课件7) 认识1厘米。也表示cm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从0到1之间的长度几厘米?
师:请看大屏幕!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板书:1厘米=1cm)
请你在尺子上在找一找还有哪几个刻度到几刻度也是1厘米?2-3,3-4,(指明自由说一说)
师: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也就是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请同学们用你的软尺折出1厘米,再用手指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 活动(三)找一找!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那除了在尺子上能找到表示1厘米的长度之外,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呢?谁愿意来说说?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是1厘米长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肯定。)
(演示课件7)(演示课件8、9)
师:老师给点提示你们,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边说边演示课件: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鼻孔等;橡皮的厚、钉书钉的长、书本的厚度、透明胶的宽等。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2、认识几厘米。(演示课件10)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演示课件12、11)
3
生1: 0—2是2厘米长。
问:从0到3就是几厘米?从0到5就是几厘米?从0到8就是几厘米? 小结: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演示课件11)这时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它从3—7之间有几个1厘米,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 师:(演示课件12)
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好!请看大屏幕!(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说出0—2、3—7、4—9、分别是几厘米)。(缓解,调动情绪,及时给予表扬,对最难的问题答对者以奖励,激励大家多思考。) (演示课件13)师: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的长呢? 生1:0—5是5厘米 生2:5—10是5厘米
师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在尺子上找出表示几厘米的长度,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活动(四)量一量!(演示课件13)
师:认识了测量工具——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老师这里有一支小棒,想跟大家一起测量出它的长度。 1、演示课件:小棒有多长?
我们就来量一下,看它到底有多长?(让学生自主测量,并叫学生演示,说一下是测量的。) 请看大屏幕!
师: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4)我们要注意: (1)、将物体和尺子放平
(2)、物体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
(3)、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4
师:0刻度表示起点,所以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是从0刻度开始的,但是笑笑同学不小心把尺子弄段了,它没有0刻度的了,那该怎么测量呢?谁愿意来说说?(演示课件15) 生:可以从后面某一个数字量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如果没有0刻度,可以从后面的某一数字开始量起,那读数的时候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2、师:(演示课件16—19)现在呢,有4只小熊它们也认识了尺子,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小熊们想请你们来充当评委,评一下看谁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师:谁愿意当裁判评一评?(指名回答)
生1:第1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错的,物体没有对齐0刻度。 生2:第2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生3:第3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从1开始量的,从1到6,她读了6 cm。 但它的结果错了。
生4:第4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从1开始量的, 1—6相差5厘米,所以是5厘米。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课件。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51页,看看书本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巩固与运用
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闯关游戏,好吗?(好!)
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20)
1、(演示课件21)第一关:我会说,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2、(演示课件22—25)第二关:我会量
为了更好地掌握测量方法,老师编了一首测量儿歌。 (演示课件26)齐读测量儿歌
5
3、师:刚才同学们给小熊当了一回裁判,又进行了闯关游戏,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想!)看来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好!请同学们看教材52页第1题小题量一量它有多长(演示课件27),赶紧动手把它完成。(由学生揭示答案)
四、课堂小结(演示课件28)
师:学完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也可以从整刻度开始。 五:作业布置(演示课件29、30)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手掌的长度和自己手的一拃有多长?
板书:
课桌有多长 :(认识厘米) 尺子:0刻度 刻度线 刻度 长度单位: 厘米(cm) 1厘米=1cm 6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2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参赛号: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 【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1米以上的软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小结: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生活中为了方便,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有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尺子作为工具。
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1.活动一:了解直尺。
尺子上都有什么呀?(课件出示直尺,学生观察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1)数字。学生读数并说出尺子上的0表示的意义。
-2-
(2)刻度
尺子上一个一个的小道道,也就是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
(3)cm 学生观察课件,认识cm表示一个小小的但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cm。
2.活动二:认识1厘米 (1)寻找1厘米。
课件展示1厘米有多长,学生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预设:当学生说出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尺子上还有从几到几是1厘米?)
学生随展示的课件说出从0到1是1厘米,一直说到从7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强调:挨着的两个刻度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透1厘米。
找到数字4,说说从刻度4到刻度几是1厘米?刻度8呢? (3)比划1厘米。
学生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再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学生放下尺子,直接比划出1厘米。
(4)生活中的1厘米。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厘米,最后
-3-
课件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活动三:认识几厘米 (1)辩论几厘米。
课件出示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让学生说说它的长是几厘米并说明理由。
(2)研究几厘米。
数一数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 (3)做练习题(课件展示):
4厘米有()个1厘米,7cm厘米有()个1cm,6个1厘米是()厘米, 8个1cm是()cm。(生逐一回答)
三、合作交流,学会测量。 1.活动四:估一估。
小组内估计一下,手中的橡皮、铅笔、便利贴大约是多少厘米并说明理由。
2.活动五:量一量
学生测量橡皮、铅笔、便利贴的长度,并填写完空格,最后交流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预设相同物品测量结果不一样,让其它学生辨析测量方法的对错)
强调: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3.活动六:量一量,画一画。(完成教材51页练习) (1)测量已给线段的长度并说出测量方法。
-4-
(2)画出规定线段的长度并说出画法。 4.活动七:测量课桌的准确长度
小组内用长度1米以上的尺子量一量课桌到底有多长,最后反馈纠错。
四、拓展延伸,活用知识。 1.活动八:巧用破尺子。
(1)学生思考:一把两端烧坏的尺子能不能测量出橡皮的长度,如果可以学生上台演示。
(2)思想教育:刚才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战胜了它,说一说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我们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2.活动九:火眼金睛。
课件展示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学生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并试着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唤起期待。
这节课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
学生数各小组爬的高度,评选出最佳小组并送给学生小礼品――测量儿歌。
-5-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3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 “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9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总之,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很自然地引入主题:我们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测量物体。
二、讲授。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在这里若出现大多数学生已经很熟练地说出×ד厘米”,在后面的学习中请学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么?
【这部分安排,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在学生估计得数后,求证一下,(先避开用尺子,给个假设)如果不用尺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呢?展开讨论,再由各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用文具盒、书、笔等。)测量的桌子是多长呢?(希望是几个文具盒长,几本书长??)多提问几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
总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经过测量,你们认为统一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以一句话“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结束对尺子种类的介绍。)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同时,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师:那么,请你们看看,常用的学生尺上有些什么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生1:有数字。
生2:有一些小线、小格。
师:这是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一个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帮助学生认准尺子)生3:有字母cm。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激起其他学生关注。)
教师再讲讲cm的含义——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说明“cm”和“厘米”可以互相替换,而且指出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教师在学生开始估测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解答。请学生说,我们的桌子单位是××厘米。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生: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
师提醒: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师: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引出厘米的长度。)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
学生先猜,再互相交流。
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么0~1就是(生:“1厘米”)。
在黑板直尺图上用彩色笔画出0~1之间是1厘米。
以抢答形式,再让学生说一说,5~
6、9~
10、0~
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等问题。(缓解,调动情绪,及时给予表扬,对最难的问题答对者以奖励,激励大家多思考。)
(4)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是1厘米长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肯定。)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说明最好从0刻度量起。并找一人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跟着演示一步步说明要求: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大三角形(等腰)的一个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师: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就是大约几厘米。
三、练习。
铅笔长( )厘米。
2.打开书看第15页第3题,判断谁量得对。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出错误原因。指出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测量也是对的。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
师:学完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课,知道了我的课桌有多长,用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厘米,厘米也可以cm表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也可以从整刻度开始,1厘米有多长,等等。
课后反思
上完课发现,学生已有的基础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致使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根据突发情况灵活变动了,但因种种原因,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4
0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厘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难点: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准备:直尺、1厘米长的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每天都坐在课桌旁认真地学习,你想知道课桌有多长吗?有两位小朋友测量了自己的课桌,看,他们分别是怎么测量的?测量结果是什么?
(女孩用拃来量,她量的课桌有6拃长;男孩用铅笔测量,他量的课桌有4支铅笔长) 思考: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选择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用一样的工具)
如果让你选一个同样的工具,你选什么?——尺子,——尺子上有我们统一的测量标准,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尺子交朋友。(板书:尺子) (二)活动感知,形成表象 1、认识尺子
尺子上有什么?请大家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尺子放大了) ①有数字——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从小到大 最小的数字是什么?——0——0表示什么?——开始、起点
②有格——什么把尺子分成一格一格?——竖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刻度线下写0,叫作“0刻度”,谁来大声叫叫它的名字?
③有字母cm——读作:cm,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cm就是厘米的意思,1厘米就是1cm。厘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1厘米
①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从哪到哪表示1厘米) 从0到1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②拿出的小棒,你估计小棒有多长?把它放到尺子上量一量,——它有1厘米长。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小棒,再把小棒轻轻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手指不动,才能比的准。
请学生不用小棒,比出1厘米,然后用小棒检验。(比好的收,看谁的动作最快)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当没有尺子时我们就可以估计
④生活中,我们指甲盖的宽、橡皮的厚大约有1厘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电灯开关的宽、订书钉的长、图钉的钉长、小正方体的边长等)
⑤从0到1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尺子上还有那一段也是1厘米长?(从1到2一大格的长)
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怎么样——都是1厘米) ⑥认识几厘米
你知道尺子上从哪到哪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两大格的长是2厘米)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2厘米的?——有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从0到3的长是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有3个1厘米
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是5厘米?——从0到5的长是5厘米。——你是怎么找到的?——有5大格,也就是有5个1厘米。
⑧小结: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的?——尺子上从0到1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从0到几,几大格的长就是几厘米。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找到几厘米。 3、测量
认识了尺子,大家会用尺子测量吗?我们来试一试 ①请你估计这个纸条大约有多长?你是怎么估计的?
量出彩条的长。 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量的。 尺子放平,把尺子压上去,一端对其0刻度,看另一端对齐几。(谁听清了,他刚才是怎么量的?)
师小结:通常,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②判断:
大家量得都很准确,有四只小熊也迫不及待地想量铅笔了,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吗? 图1:铅笔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 图2:规范 图3:从刻度1开始量,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
图4:铅笔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但从5到10一共有5个格,所以铅笔的长度是5厘米。
4、量一量、画一画
①量一量下面的线有多长,量时要注意什么?——一端对齐0刻度 量完后,把线的长写在这条线下面。
②学会了测量,你们会画线吗?请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画线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画线时,要注意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彩石
2、想一想,怎样用“断尺子”量铅笔?
淘气遇到了问题,他的尺子断了,没有了0刻度,要量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数格子
3、估一估,量一量(机动)
(测量时物体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齐的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看物体另一端离哪个数最近,就大约是几厘米) (四)回顾反思,概括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数学活动?你有收获和大家分享吗? (五)作业设计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