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7篇(三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供大家赏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2
说教学内容:
教材91页、92页。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说教学重点:
会用数的组成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说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说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口算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4)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师板书)。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
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师板书)
(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 2)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完善该题。
6、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
三、拓展练习。
1、口算练习(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练习方法:让学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开火车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选几个学生挑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2、判断
练习方法: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3、跷跷板游戏
练习方法:根据两只小动物下面的算式结果,说出哪只动物在上面,哪只动物在下面,比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足球 的有54人,打篮球 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列算式、说结果并说口算的方法。
5、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以后遇到计算题得时候,你感觉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由情境图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在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渗透了估算的意识。在实际的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同一道算式中发现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为四个班的同学找最合适的搭配方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地方,整个课的设计如果再新颖一些,可能会更多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练习课的设计,不是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知识点的引导上,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的追问、总结,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思维,比如:学生在拿68和54或71进行比较时,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对于跟的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说完四个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效果会更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化的语言体现的不明显,课堂就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多汲取别人的优点。平时利用空闲时间要多看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力争每一节课都趋于完美。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下一课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奠定基础的。
本单元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由例1和练习四组成。例1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98+25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着重解决“十位满十,怎么办?”紧接着例1教材以横式、竖式的形式出现了10到练习题。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和口算,对加法的法则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要加强联系,降低计算的`错误率。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和的书写格式。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标准》提出: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改变枯燥的计算教学,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一)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创设宋诏桥小学举行“慈善一日捐”的情境,出示3年级部分班吉捐款统计表:
班级
301
302
303
捐款(元)
67
29
58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301班和302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②302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③301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④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先解决第一和第二题
“慈善一日捐”是我校每个月都在举行的活动,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先解决301班和302班,302班和303班一共捐多少元?以67+29、29+58两个算式来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来记孙,并且让学生说说在笔算是要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于是我运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计算67+58
(1)学生独立尝试笔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
(2)总结方法
A:出示学生正确的笔算,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计算方法,着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B:总结计算方法:个位7+8=15,在个位写5向十位进1,十位6+5+1=12,在十位写2向百位进1。
C:师进行演算,教学书写格式
(3)判别纠正
出示计算错误的学生算式,让学生进行判别。说说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类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再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尝试练习
解决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由于1班和2班共捐了96元已求出,所以只要计算96+58。
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通过向别人表达计算的过程来达到进一步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用。
1、专项练习
2、基础练习
要求学生先不计算,连一连。反馈是要求学生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做的。
这一题不仅重视估算,又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4、发展练习
第二小题填出正确答案后,让学生说说加数的十位最小能填几?如果和是两位数加数可几?这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4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加和减”的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以及掌握了千以内笔算加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必要的铺垫。教材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例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购买玩具为题材,以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的.制定: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口算出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观察,抽象出题目中所蕴藏的数学信息,由这些信息而产生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诱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具吗?今天啊,有两个小朋友自己去买玩具了,可他们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数学知识不够,不知道付多少钱,你们能帮他吗?(板书课题)
这一段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言语上,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放开胆子,去尝试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还用两个小朋友购买东西产生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顺利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你们能口算出小男孩该付多少钱给这位阿姨吗?怎么列式,同学们分组讨论,把想好的方法跟同学们好好的说一说。指名问答,互相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只要方法正确、合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新课程要求算法多样化,算法的最优化。在这儿,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比较出最优秀的口算方法,教师加以总结。
师:这位小妹妹该付多少钱呢?如何列式呢?师板书。你们还能口算出结果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8=12,再算40+30=70,再算12+70=82。对每一位回答出答案的同学都要及时表扬。
3、对比分析,提高能力
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
(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
(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
多媒出示第6题。
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想的,再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
多媒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把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5、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主题图。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有23本、11本、18本。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第一环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由此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种计算方法(预设会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讨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最后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拨到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
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五、说特色
1.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直观模型、动手操作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抽象的算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教材选择了服装店购物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口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连加、连减.
52+30+7 57-30-5
55+30+6 75-40-8
72+10+7 86-20-7
教师谈话导入
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 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是平时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问题(1)。先出示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4+28。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教师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紧接着教师总结: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最后,做了相应的练习题: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 34+32 36+42 37+25
32+46 54+38 45+19 15+65
3、学习问题(2)。此环节的设计和“学习问题(1)”环节的设计一样,这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具体如下:
(1).出示问题(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教师:你能不能自己列式并试着口算出来呢?
(2)、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3).练一练
36-20= 52-10= 34-23= 98-76=
36-24= 52-18= 90-25= 42-39=
(三)巩固应用。此环节主要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主,教材练习题的设计难易结合,既有计算题也有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
(四)归纳总结.
师: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说板书。我的设计既简单明了,又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如下: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54+28=82(元)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54-28=26(元)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课本主题图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创设“先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去哪玩?引出鸟岛主题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生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产生迫不急待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情感等进行全面总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同时,进一步系统、完善知识结构。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引入以“乘船去鸟岛”这一题材为切入点。在练习设计中,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字计算练习,选取了一组寓有童趣的素材。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发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链”,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只把例题的几种算法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