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年级下册《画杨桃》说课稿3篇(画杨桃 说课稿),供大家品鉴。
三年级下册《画杨桃》说课稿1
一、教材简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画杨桃》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它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把看见的杨桃如实地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子就应画成什么样子,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本篇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朴实的语言讲述一个朴实的道理,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做人的道理的好材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初步能够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文本特征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将本课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1、通过自读自悟,创造性评价等语文实践,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领悟到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一个杨桃。
三、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意味着平等与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所以本课教学把学生看作是鲜活的生命体,努力实现文本与生命的对话,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板块:初读感知、期待对话和以读悟理、经历对话。
(一)初读感知,期待对话。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板书课题后,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也可以小组读。经过充足时间的朗读后,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来检查字音。因为课文中间有不少人物对话,学生阅读起来可能有困难,所以这里安排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弄清对话者和对话的内容,扫清阅读障碍。特级教师支玉恒认为,学生读书后,一定会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教师请学生第二遍默读课文,读完了,请学生自由站起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或者感觉、感受和疑问。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但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老师了解了学生初读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对文本特征和对学生学情分析情况来看,学生理解和疑问的重点应该是“角度不同,样子不同”和“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两个点上。这样经过初读初悟,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产生了一种深入阅读的期待。
(二)以读悟理,经历对话。
在这个板块中,设计三个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环节。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走进文本,与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拉近距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1、在语文实践中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渗透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淡化学科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请学生画杨桃。把杨桃放在教师中心的位置上,让学生各自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并这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廓,不必细描。”教师有意把杨桃放在教室中间的位置,学生可以有四面八方各种不同的角度。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请学生朗读“能够知道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内容,也就是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样通过边读、边看、边画的语文实践,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经过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学生理解起来会十分深刻。
2、在创造性评价中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收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把他们用投影仪放大,请学生以“作品的作者有没有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里作为评价者,首先要把课文读懂。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这几个句子来指导评价:“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学生如果读懂了,他会走到图画作者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然后进行评价。这里就有了两重意义上的评价,既有评价者对图画的评价,又有师生对评价者的评价。然后,再请作画者来读课文,让他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即课文中的这句话:“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对于画得不正确的作品,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落实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在拓展性阅读中与作者对话。
这里,教师请学生回过头来想:“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中?”学生会指出是课文的第1-2自然段和倒数第2-3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朗读这几个段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然后,请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讨论“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画杨桃要“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那么做其他事情呢?经过师生举例说明,最后归结出“实事求是”四个字。进一步落实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年级下册《画杨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三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二、说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说方法
1.直观教学法:揭题时,运用图片、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朗读体会法:本课的对话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想、品、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过程
(一)揭题
出示学生课前美术课杨桃的写生画,欣赏引出课题。
(由于学生对杨桃并不十分熟悉,因此课前结合美术课对杨桃进行写生,一方面是对这种水果的熟悉,另一方面也了解杨桃在不同角度的样子,为学习、理解课文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自觉标出小节号、生字、词语等。
2.指名读读得好或难以读好的段落,随机正音,指导学习生字。
(本课的生字并不多,不独立安排识字,在朗读中结合学习生字词。)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画杨桃”是哪部分?在书上标出。
(三)想象朗读,理解内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在书上找出词语。教师板书。
2.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对文本的情景再现,使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有更深的了解。)
3.出示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的五角星吧!”
这些话是谁说的?说的时候神态会是怎样呢?多媒体出示对话的补充。
(文章的对话没有交代说话对象的神态。让学生想象补充,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为学生写好人物打下基础。)
(四)对比写话,领会中心
1.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划出词语,教师板书: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老师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变化呢?当时他会想些什么?
2.出示老师说的那段话,齐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启示?你印象最身的是哪句话?
4.读最后一段马夫亲的教诲是怎样的?读第一段。
出示老师和父亲的两段话,对比读:有什么共同点?
5.现在,同学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这个环节,写出反应不同学生的内心想法,其实是学生在学完课文后的体会内化和交流。)
(五)总结课文,体会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
(这个环节体现的是本组课文编排时的训练点:读故事,说启示。)
三年级下册《画杨桃》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
二、心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心育策略
通过观察实物,设置情境,多种形式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要学会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四、实施例谈
1、游戏导入,初步感悟:黄色的乒乓球怎么又成了黑色的了?引导学生质疑,又自己寻找答案,初步领悟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品读父亲的话:紧扣“叮嘱”,让学生体验“父亲”这个角色进行朗读,和老师互换角色在情境中对话,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明白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3、实物展示,审视杨桃:出示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观察杨桃的体验中让学生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4、品读老师的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在思考中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果是不一样的。
5、游戏巩固,拓展延伸:从课文里跳出来,在游戏中运用刚才学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巩固了所学的东西,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教学设计: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叮嘱”、“审视”等词语,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所说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杨桃、乒乓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份礼物,想不想看?
2、(出示乒乓球)请看,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3、(出示球的另一面)好,请大家再看看?它又是什么颜色?(黑色)
4、怎么刚才明明看到是黄色的球,它又变成了黑色的了?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同学们,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6、同一件事物,换个角度来看,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画杨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7、板书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讲解新授
(一)、初读课文
1、释题:看到题目中的“杨桃”,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课件出示杨桃的相关介绍,师简单介绍。
3、看到题目中的“画”,你又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4、同学们的问题都提的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那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先自己读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
6、反馈。
(二)、体会重点语句
过渡:同学们明白的道理可真多!课文中的谁告诉你们的?
1、父亲是怎么告诉“我”的?
2、老师又是怎么告诉“我”的?
3、是啊,课文中的小作者有一位好父亲,一位好老师告诉他画画的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话。(课件出示两段话,男生读父亲,女生读老师)
(三)、品读父亲的话
1、(体会“叮嘱”)父亲对自己孩子都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总是千叮嘱,万叮咛。同学们,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叮嘱过你们吗?谁来学学你们的爸爸妈妈叮嘱你们的样子?
2、点名回答。(多元评价,你学得真像!你也有位好父亲!你记住了爸爸的叮嘱,真棒!)
3、那课文中父亲叮嘱我时应该怎样说?自己好好体会体会练习练习。
4、刚才大家都练习得特别认真。平时都是你们听父母的叮嘱,听郑老师的叮嘱。今天,我来当课文中的小孩,谁愿意来叮嘱叮嘱我?
5、点名回答。大家觉得他像吗?(像)请同学们像他这样读,叮嘱叮嘱你们的孩子。齐读。
6、父亲告诉我画杨桃的方法,你能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吗?(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师板书。
(四)、审视杨桃
过渡:课文中的“我”是个乖孩子,按照父亲的话去做,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1、我们一起来说说下面的故事吧。
2、分角色朗读第2—12自然段,一生读旁白,1、2大组读老师的话,3、4大组读同学的话。
3、咦?我明明是按父亲的话去做的,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点名回答。
5、哦,是这样。那“我”到底有没有画错呢?
6、你们怎么知道?耳闻不如目睹。我们来亲眼看看杨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7、(出示杨桃)让我们像课文中的老师一样来看杨桃。老师是怎样看的?
8、(课件出示)“审视”是怎样看的?谁会看?
9、点名上台看,大家评点。
10、大家觉得他像“审视”吗?
11、谁来说说看他是怎样看的?
12、请大家学着他这样来审视杨桃。看看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13、多个角度展示。
14、我看谁的样子最像“审视”?好,老师觉得你看得最认真,你来说说。(点不同位置的同学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15、一个普普通通的杨桃,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样子可真是千姿百态呀!
(过渡)课文中一开始嘲笑我的同学,这下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多么不好意思呀!看到这个情景,老师的神情由严肃变成了什么?(和颜悦色)
(五)、品读老师的话
1、他又说了什么?谁想当老师来说说?这个大组坐得最端正,你们来试试。(课件出示)
1、老师讲的话真有道理,让我们来好好地体会体会。
2、学习小组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朗读思考:
(1)一共有几句话。
(2)关于画杨桃老师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3)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
4、反馈。师随机板书:多角度观察,尊重他人。
5、师引读。
6、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过渡:老师讲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吗?若从课文中走出来呢?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树上停着三只鸟,被猎人打死了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为什么?请你从多角度考虑,并说出你的充分理由。
2、学习小组讨论。
3、学习组长汇报。
4、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是啊,画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亲和老师告诉我们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多角度观察,更不要随便嘲笑别人,要尊重别人。(点板书)我想,这些话不仅对我们画画有帮助,对我们学习生活、思考问题有帮助,对我们今后做人更有帮助,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让我们记住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吧!(齐读老师说的话)
优点:
1、学科心育目标较合理,考虑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2、为实现心育目标,心育策略符合要求,遵循了直观性原则,采用了课件,实物等。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体会课文,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色。
4、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身感受。
5、课件简练精致,达到了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6、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大方。
7、教师注重了口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
不足:
1、观察力的培养只注重了教学生观察,应该还要拓展。
2、人文性注意的较好,工具性注重的还不够。
3、在课堂中若关注细节,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更能体现心育特色,为课堂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