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元节祭祀活动,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元节祭祀活动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的传说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养生忌讳1、越懒越要动
体内湿气很多的原因。其实究其原因除了环境之外无外乎就是饮食和作息,喜食油腻,缺乏运动,自然湿气就会找上门来。
越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起一系列病症。
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做: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可以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的代谢。
2、避开环境湿气
刚才我也提到了环境的湿气也是影响人身体湿气的一个重大因素,所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①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②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③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④ 房内若是湿气很严重,建议多开窗透气,若是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电器让空气保持流动。
关于中元节祭祀活动相关文章:
★ 寒衣节传统风俗食物
★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 元宵节舞龙灯的寓意
★ 元宵节由来及习俗
★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 有关寒衣节由来传说
★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 有关寒衣节传说故事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五首
用户评论
我觉得每年的中元节祭祀仪式很有意义,可以让我们缅怀祖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特别是那些在国外生活的亲戚朋友,还能通过这次活动与家乡联系在一起,感受到浓厚的家国情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越来越热闹了,好多人都组织着香烛供品齐全的祭坛,街边的店铺也开始挂满彩灯,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节日氛围中。传统文化真好,让我们感受年复一年流传下来的美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中元节的活动还是要回归本义啊!现在好像越来越娱乐化了,一些不必要的攀比也就随之而来了,真正的意义似乎被淡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元节祭祀仪式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新奇吧。我从小就跟着家人一起参加这些活动,觉得很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希望年轻一代也能传承这份尊重和记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中元节祭祀,我觉得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也没问题. 关键是心意真诚,对逝去的亲人怀有一份敬意就可以了。不必过于形式化或者注重其他人的看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每年都会去祖墳上扫墓,祭奠祖先。虽然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但我觉得不忘本源很重要。中元节不仅是祭祀,也是反思和自省的机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有些年轻人不太喜欢参与这些传统活动,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其实我觉得这个节日很有教育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脉,增强民族认同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元节祭祀活动虽然有点繁琐,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这份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用心传承和守护。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中元节祭祀的一些做法,我认为可以适当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年轻人也能更容易地融入当中。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中元节的活动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意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和攀比行为. 让人们真正懂得感恩与孝敬。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元节祭祀一直都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小时候就喜欢跟着大人去祭扫祖先,现在长大了自己也会按照传统规矩准备香烛水果等供品,缅怀那些离去了的亲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中元节的活动应该更加注重节日的仪式感,让参与的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中元节祭祀,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只要心怀敬意就好。过度渲染宗教色彩反而会让人感到压力和束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节日真是太热闹了!到处灯火辉煌,鞭炮声此起彼伏,仿佛把整个世界都点亮了一个。 我觉得这种氛围确实很有节日感,让人心情愉悦。但还是希望大家文明祭祀,安全出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元节的民间信仰和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习俗和观念,促进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关于中元节祭祀这件事,无论你是否认同,都应该保持尊重;不应在网上发一些负面评论去影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体系,互相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中元节祭祀活动不仅是表达对逝者思念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我们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