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时间:2024-04-27 09:09:02 作者:皮皮侠 字数:14145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阅读。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理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地理高考知识点2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地理高考知识点3

  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顿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凌汛);

  5、贝加尔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河;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的湖);

  十一、大洋洲:

  1、墨累河:澳大利亚河流;

  2、艾尔湖(-16m)

  3、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地理高考知识点4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15o/时(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产生: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赤道不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公转

  自西向东

  1恒星年

  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出现:四季和五带;昼夜长短

  1、昼夜交替的周期:1太阳日(24小时);太阳回归运动:1回归年

  2、晨昏线:(要懂得画图)晨昏线平分赤道即昼夜平分

  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o的地方时。伦敦为0区。

  地方时的计算:每差15o=1小时(每1o=4分钟),向东就加向西就减。

  4、二分二至图:(边看图边记)

  (1)冬至:(12月22日)

  A、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B、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达一年当中值;

  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2)夏至:(6月22日)

  A、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B、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达一年当中值;

  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3)春分、秋分:(3月21日,9月23日)

  A、全球昼夜平分;

  B、正午太阳高度角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C、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5.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6.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7.地球的特殊性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则温度适中(2)质量体积适中则存在大气层(3)体积的收缩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则产生海洋

  8、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9、太阳活动:(1)耀斑:色球层;最激烈的显示

  (2)黑子:光球层:周期是11年

  10、太阳活动的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11、莫霍界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古登堡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发源地

  1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

  地理高考知识点5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