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意识教你把考场作文跻身一类文

时间:2024-05-13 10:49:59 作者: 字数:13547字

2023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谅,善良是风雨同舟的坚守,善良是扶弱济贫的援助,善良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请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参加报刊征文比赛。可记叙经历,可发表议论,可抒发情感,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60分)

这道题与该市2022年中考作文题一脉相承,设置写作情景,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圈定主题,让考生写文章参加报刊征文比赛。

“与人为善”,是君子品行修养的最大标识;崇尚“与人为善”,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提倡与人为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考题意在引导中学生重视“善”这一美好品质对人生成长的意义,懂得奉献爱心,用善行温暖他人。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看到所有的考生对这个题目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其中有创意但得分不高的作文主要是因为普遍缺少三种意识。

一、有生活,但缺少思考意识

[考场例文一]

善良的高贵姿态

一位老人路过乡村公路时,被一辆从后面过来的小车碰着了,老人倒在了地上。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

小车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又白又胖的男人。男人看了看老人,老人挣扎着就要坐起来。男人说:“你先别动,伤着哪里了?”老人说:“轻轻地碰着了一下,没伤着。”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你真的没伤着?”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男人说:“你没伤着,那我就走了。”老人说:“你走吧。”

男人走到车边,要打开车门上车时,又回到了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那我可真走了啊!”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你走吧。”男人上了车,发动了引擎,却又熄了火下来,再次走到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那你坐起来我看看。”老人闻言动了一下,想坐没坐起来。男人说:“要不要我扶你一下?”老人说:“不用,人老了,起床时也不能一下子就起来。”随后大力挣扎了一下,坐了起来。

老人坐了起来,男人帮老人拍了拍身上的衣服,看了看老人的头和手,又对老人说:“你真的没事?那你站起来走几步我看看。”老人用手撑了一下地,踉跄了一下,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是吧?我真的没伤着。”男人看了,笑了,说:“看来你真的没伤着,可是,你要是说你伤着了,我会给你钱的,你真傻。”老人也笑了,说:“你还说我呢?你还不是一样傻?这里没有人看见,你是可以走的,可你怎么没走?幸好我没受伤,我要是受伤了,你少不了要花一笔钱为我治伤。”‍

两个人笑过了,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看得出,你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农村,你应该算是穷人了。你虽然穷,可你还是这样善良!”老人也看了看男人,说:“看得出,你不是发了财的就是当了官的,你不是有了钱就是有了权,你这么发达了,可你还是这样善良!”男人拍了一下老人的肩膀,说:“好样的。”老人握了一下男人的手,说:“你也一样。”两个人说完,就分头走了。

这匆匆一遇,姓名是没记住,但两个人记住了彼此之间不变的善良。

[得失评析]

这是一篇有争议的中考作文。其争论的焦点在于能不能评为一类文(54-60分)

一种意见认为:平心而论,这篇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作者用十分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场十分平常的车祸。撞人者与被撞者都愿意为别人着想,做事有担当,两颗善良的心相互交流、滋润,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世界。全文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笔流畅优美。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篇文章情节简单,思想浅薄。再说,此文缺乏个性,没能写出自己的深切感悟。其实,第一种意见是就这篇文章的“得”而论的,第二种意见一针见血地点出文章的“失”。

这篇文章在写生活的同时,缺乏对生活的“思考意识”。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应当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应当有一定的思想水准。写作文,观察生活是基础,但千万不可误把“观察生活”仅仅当作“看生活”,继而在作文中单纯地“写生活”。观察生活的同时,一定要糅进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为了证明你的存在,为了证明你是一个富有思想的青年学生,请在写作文的时候积极思考:思考可以写什么?思考从这些写作材料中得到哪些感悟和体验?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材料更值得写?……没有思考的文章是幼稚的文章,没有思想见地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惟有增强“思考意识”,才能写出富有思想、富有个性的好文章。该文被评为一类文(54-60分)的最低档54分。

为了让这篇文章的立意再深刻些,还可将文题改为“与碰瓷说再见”,在结尾处可补上:“两个人的笑脸照亮了我心中的某个地方,使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但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人们的善念需要被唤醒,这个世界需要信任,需要责任和担当。我不禁大声呼唤‘与碰瓷说再见’!”画龙点睛,升华主旨,反观文题

二、有新意,但缺乏整体意识

[考场例文二]

墙的故事

墙下有一个小吃摊,生意异常红火。每天上早班来不及做早饭的人都选择在这里吃饭。那是个初冬的早晨,天空灰暗,不时撒下片片雪花。我在小吃摊前坐下,要了份煎饼和一碗香稠的小米粥,喝着粥仿佛又回到了乡下奶奶的身边。

“先生!擦鞋吗?”一个手提擦鞋箱的中年妇女,正询问小吃摊前的食客。

“真会做生意!”我心中暗想,“来这里吃饭的人时间大都很紧张,趁吃早饭时擦鞋,会节约不少时间。现在的人就是灵活,生意都做上门了。”

“小伙子,给口吃的吧?”转脸过去,一位乞讨者身背两个大口袋,身上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怪味,伸出的手已经看不出肤色,上面还有几个脓包。我厌恶地扭过头----我并非舍不得那几角钱----我只想吃完饭 赶紧离开,可刚才可口的饭仿佛变了味道,难以下咽了。幸好老板走了过来,拿出一元钱和一个剩下的包子:“走吧,找个背风的地方去吃吧!”

乞讨者并未马上离开,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矿泉水瓶,“给口热水吧!”“水在那边,可是……”老板为难地说。

我看了眼那茶水桶,“真不知道,他用过,还会不会有人再喝呢?”乞讨者犹豫着没有动,仿佛看出了我的意思。

“老人家,给我,我去灌。”擦鞋的妇女走过来,自然地拿过水瓶,在水龙头下认真地清洗着,连瓶口的污渍也用手摩擦干净,然后灌满一瓶水,递到乞讨者手中。她转身又去张罗自己的生意去了,一双双满是泥污的皮鞋被她擦得雪亮。

[得失评析]

乍一看,这篇文章还是不错的----全文构思新颖,通过墙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歌颂善良美好的心灵。行文善用技法,刻画人物。如“现在的人就是灵活,生意都做上门了。”欲扬先抑,与下文擦鞋妇女的美好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如,“一双双满是泥污的皮鞋被她擦得雪亮”一语双关,表面上写她擦去鞋上的污泥,实际上写的是她的行为擦去了人们心灵上的污垢。这些,都是这篇考场作文的“得” 然而,如果仔仔细细地读一读文章,就会发现不少“失”。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作者缺乏“整体意识”,文章好像缺少结尾什么似的, 有一种不完整的感觉。再加上全文只写了500字多一点,而命题要求则 “不少于600字”。另外,本文扣题也不紧,“墙的故事”与“墙下的故事”是不同的。因而该文被评为48分,定为二类文(46-53分)。

应当如何在写作中体现“整体意识”呢?首先,应该在“正式开工”之前有一张设计蓝图,要对全文写什么内容有所考虑;其次,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先后顺序,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到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再次,要精心设计幵头与结尾。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布一个提得起全文的开头和收得住全文的结尾。

我们可在文章的开头加上一个题记“推倒一堵墙,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亮内心黑暗的角落,从而感受到一片春光。”来提起全文。可以补上像这样的结尾:“还是那道古老的墙,阳光穿透了它的历史,风在它身上雕刻下了痕迹。心中开了一扇窗,少了一堵墙,多了一分春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就在身边。”题记揭示主旨,幵篇写墙,正文叙述了“我”在墙下亲眼目睹的个动人故事,结尾再回到墙,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扣题紧密,主题升华,歌颂了善良美好的心灵,同时也打开了作者心中那面关于人格平等和尊严的墙。

三、有情感,但缺少读者意识

[考场例文三]

“中国精神”血脉里的“善”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这种精神既温暖心房,更雄心万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泱泱中华,试问谁是这种“中国精神”的铸造者?无疑是在生活中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是那些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用“善”撑起“中国精神”的一片天!

“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上个世纪60年代,一名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共产党员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谱写了“中国精神”,他就是雷锋,数十年来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光辉的色彩,久久传承、经久不衰。点点微光,聚而成炬;潺潺溪流,汇而成江。“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还记得黄海之滨那个养鹤女孩徐秀娟吗?把丹顶鹤视为亲人的徐家三代人,把所有的爱和关怀都献给了丹顶鹤!如今,徐秀娟哥哥的女儿徐卓已经是第三代的鹤女孩。“中国精神”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奉献与坚守里,永远不会消失!

隔一座城,护一国人。中国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的背后,是融入“中国精神”血脉的守望之情。庚子鼠年,湖北一方有难,全国14亿人口八方支援,并肩作战。仅半个多月,全国300多支医疗队,数万名逆行天使集结支援。2021年,河南省又遭遇极端强降雨,受灾情况严重,“让我上!“一封封请战书从他们手中递交,危难关头,他们申请奔赴救援一线,勇挑生命的重担。江苏、安徽、山东等多省专业队伍连夜调派驰援河南,即使昼夜奋战,脚被水泡得浮肿,面对洪水肆虐,他们坚定不退,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

“德不孤,必有邻。”1950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携手合作,粉碎了美国军队不能被打败的传说,塑造了崇高的抗美援朝精神。死鹰岭高地,在125座保持战斗姿态的“冰雕”里;上甘岭高地,在士兵邱少云身上燃烧的熊熊烈焰里;汉江南岸,在马玉祥不顾危险救小孩的火海里,无不体现了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的“中国精神”。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善人者,人亦善之。”越是善待这个世界的人,往往越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人心向善,才能撑起一片天,脚下的路也会越来越宽。

[得失评析]

用“分项相加评分”来评判这篇中考作文,属于二类文上(46-53分),评为52分。

这篇文章的“得”:选材聚焦时事热点,诠释“中国精神”血脉里的“善”,事例典型,也很有说服力。行文气势磅礴,情感真实丰富,语言功底老到。然而这篇文章不足之处是十分明显的,事例信手拈来但分析说理空泛,作者在写作时缺乏“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在写作时要想到,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文章应起到心与心的交流作用。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就应该清新流畅地吐露心声,让别人轻轻松松地明白你的意图。

该考生如果有点“读者意识”可以在中间三个小节分别加上三个小标题作为分论点:“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如果考生有点“读者意识”,可能就会分别在中间三小节后添上这样简单的一笔:

第2小节后:为行夜路的孩子亮着灯光照路20分钟的司机,钱塘江上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拼尽全力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张妈妈……只有全中国人的平凡付出、家国情怀,才能汇集起薪火相传的中国温度。这样的感动和温暖,不正是流淌在“中国精神”血脉里的“善”吗?”

第3小节后:面对疫情、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种种挑战,只有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才能凝聚起雷霆万钧的中国力量。这样的坚定和团结,不正是流淌在“中国精神”血脉里的“善”吗?”

第4小节后:“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如今,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见证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见证东方大国的奉献担当。世界大同的理想,不也正是流淌在“中国精神”血脉里的“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