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裕《遇见雪花》
遇见雪花(刘德裕)
今年冬天,终于回到了故乡。那儿的冬天,难得是一派瑞雪兆丰年的景象。
一回到这里,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皑皑的雪。有些还在天空舞动着,有一些却早已飘落在地上,压在枯黄的草和人家的屋顶上,泛着点点银光。
这里早没有了春天时的那种生机,只有枯藤老树和昏鸦,雪花也一层层覆盖着庄稼。虽然没有温和的春风抚摸,却别有一番冬日的趣味。墙角的积雪覆盖住泥尘,这片洁净的白色天地便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被团起、被堆积、被抓散......白雪被小孩子们捏来捏去,依然洁白的如同天上的云,不沾染一丝泥土。
而那些在天空中飘着的那些雪花,就又是别一般的风景。下得大时就如同瀑布一般,不是瀑布的水,而是流水激起的水雾,迷蒙在人们的眼前。下得小时,便如同盐粒散落在各处,令人感叹这凄美的雪、凛冽的冬。
眼见着漫天飞雪、满地碎玉,令我不仅回忆起童年。儿时还未曾远离故乡,一年四季都住在这里,可我依然最喜欢冬天。不为别的,只是因为雪。
雪在我心中占了很重的分量,他见证着我的成长。只可惜故乡雪虽大,却不多,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小时候喜欢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关于雪的故事,每次都情不自禁地想象躺在雪里打滚的凉爽与轻松。于是每到冬天,雪就成为了我日思夜想的渴望。
每到下雪时,我总是兴奋,可大人们却显得对冬天的美毫不在意。他们在家中睡睡觉,烤烤火,并没有谁出去赏雪。或许他们认为冬天是颓废的,萧条的吧。
可是孩子的眼光总是这么的独特,每次一下雪,我就和小伙伴们出去疯跑,最后又被无情的召回。湿漉漉地回到家中,还要被大人一顿训斥。他们眼中的雪是寒冷的、是萧条的,是不许被靠近的。可我却从来不明白,悲伤和雪又有和相干,凄凉和雪又有什么相干呢?
直到离开故乡前那一天,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我恋恋不舍地被赶着上了车。望着漫天飞雪里祖父母苍老的脸,忽然在离别里明白了雪的悲伤与凄凉。
我手捧着雪,散向天空,算是和故乡告别......
如今在这南国,终年无雪。因为功课要紧,也不能经常回到故乡,看雪也就成了一种奢望。没有雪的冬日,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只剩下了萧疏,也缺失了不少的快乐。
终于再回到故乡,我不停地向前走,回看雪中的脚印,去时情、来时路,步步留痕,清晰可见。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走在这条归乡的路上。
小梁老师点评:
归乡是文学恒久不变的母题之一,游子思乡、离人归乡,淡淡的乡愁始终笼罩在细腻的文字里,成为这篇作文的底色。
文章从回故乡写起,看雪景、摹雪景、忆雪天、别雪天,思故乡,让雪花从包含欢乐到内蕴离愁。落笔在归乡处,大雪中满是洁白的情思。
胡思源《遇见大草原》
遇见大草原(胡思源)
在爬上仙女山的那一刻,灰蒙蒙的天映衬着草原的绿。阳光照不穿云,但草地却透亮。目光所及,皆是翠色的草、成群的牛、奔跑的马。
在爬上这座山前,我对于草原上那宽广幽静的景色充满了遐想。脑海中总有一大片模糊糊、绿油油的草地,油画似的斑斓。一头头牛和一匹匹马在那画布上来回地漫步,金色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就坐在草地上大口大口地呼吸。混杂着青草香的空气直透过肺部,蔓延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通透着自然的气息,每一次呼吸都联结着草原的生命与大地的脉搏。
带着这一份对草原的情思,在仙女山上,我人生中第一次亲眼见到了魂牵梦萦的草原。放眼望去,碧绿色的地毯直接通向天际,铺开大片大片的底色。在这绿色的画布上,一两头牛散落在草地上,像画家看似漫不经心地在那里抹了两笔,却让景深无限放大。金色的铃铛与风声交相呼应,漫步的牛儿又时不时用那低沉的喉咙发出响彻原野的声音。在这镶嵌着各色宝石的画布上,一群白鸽忽然从丘陵后越起,振翅飞翔。在被它们打散的空气里,还夹杂着泥土的棕黑和青草的碧绿。每一次呼吸,都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俯下身,点点白花若隐若现。有的羞怯地关上门,有的已经用生命绽放自己的美好。几只蝴蝶飞过,与洁白的花儿相互嬉闹,带来了无限的情趣。
再细看,在这片绿色的原野上,每一根草的轮廓都无比清晰。它们一根根互相倚靠,又各自努力生长。靠着这一根根微不足道的、透着阳光的、柔嫩的草,竟能构建起一个如此巨大、如此美丽、并且承载着无数生灵的草原,实在是令人惊叹。
在这令人窒息的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中,无数微不足道、却无比重要的纤细生命们,用自己的顽强与坚持,共同铸造了这阔大壮美的景观。一根草,一头牛,一朵花,一只鸟......春风吹又生,万物缺一不可。
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每一个平凡的生命,在人世间奋斗、拼搏,负重前行,都在向着未来做出不平凡的努力。人生苦短,但我们给时间以生命;岁月匆匆,但我们给岁月以文明。我们像细草一样纠结起根系、像花朵一般绽放出青春、像马群一般在原野上奔跑、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互相帮扶,互相联系,共同绘就了一幅跨越千古的文明图画!
最后,回望一眼这无垠的的大草原,其中的每一根草,每一朵花,每一头牛,甚至是每一丝空气,都不觉令我肃然起敬。
我敬畏自然,亦敬畏我们自己。
小梁老师点评:
遇见大草原,遇见生命之美,让我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我们屹立于大地之上,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与自然的联结既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源于心底的本能渴望。
心底的梦、草原的美、内心的情,都被绘画进美丽的文字之中。读罢文章,闭上眼睛,一幅有着蓝天绿草的油画便自然而然展现在了眼前,美得令人惊叹!
欧阳给力《遇见一株平凡的树》
遇见一株平凡的树(欧阳给力)
它不高大,仅仅一人有余;它不茂盛,只有浅浅的树荫。它也不够强壮,瘦削的主干能被儿童环抱;它甚至不够慷慨,结出的橘子或许还不到十数。但它陪我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而现在,它就要倒了,从家乡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从前,它一直竖立于屋旁,在那片并不适合它的土地上顽强生长。或许是因为位置的缘故,这株橘子树自小就没法像其它树一样任意吸收成活的养分。它树干上的沟壑深一块、浅一块,像极了受伤后的痂。而它的根却异常牢固,好像要死死抓住生命的希望。我曾经十分喜欢在它的树影下同朋友侃大山、玩游戏---其实爷爷一直打算挖掉这棵树,但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
但现在,它终于支撑不住了。它的躯体不知原因地老化,而在它不远处,是虎视眈眈的锯子——发挥不出价值的它,将被邻里伐倒,劈成木柴。
我站在不远处,最后一次凝望着它。它不高大,却总能为我们带去攀爬的快乐,它不茂盛,却也能给予藏身的阴凉,它或许不够“慷慨”,但也总是默默地让人们摘下本就不多的果实----记忆中,这棵树上的橘子虽少,可是甜得沁人心脾。而当它将要离开时,还打算留下它最后的遗产:把瘦弱的枝干,投向熊熊燃烧的烈火,温暖一方小小的天地。
我忽然记起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透过满身伤痕的树,我隐约窥见了某种平凡却又不可亵渎的精神:它的一生,是属于奉献的。
不久,树倒了,只剩一个矮矮的树桩坐在那里,坐在大地上,供来往的行人歇脚......
我想,世界上还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树,一生尽数付出自己的一切。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也总会遇到像树一样的人,在他们的林荫下奔跑、欢笑,然后慢慢长大,于是我们便也成为了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春华秋荣,草木荣枯。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树木总会枯萎,人们总会老去,但生命的枝丫却总是连绵不绝。
那一日,坐在老橘树的桩子上看书,忽一抬眼,树桩旁不知何时已钻出了一棵新芽!
小梁老师点评:
贾平凹有《我的小桃树》,我们的同学也有“我的小橘树”。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精神,从寻常中寻找不寻常的美丽。一双慧眼、一颗明心、一瞬情感,共同激发出我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诉诸笔端,令人愈发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落红不是无情物,零落成泥碾作尘......平实又内涵哲思的文章中蕴藏着千古共通的情思与敏感,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学天地,正在向读者缓缓打开......
文字:704班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