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记叙文

时间:2024-06-10 14:48:48 作者:网络 字数:3632字

写人、记事是记叙文最本质、最重要的使命。写人叙事的文章,是初中阶段练习得最多的。也正因为寻常,我们容易产生一种“写尽了”的错觉,觉得很难再拓宽题材、写出新意了。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带着温度去观照周遭世界,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无一不值得我们书写。

打破写人记事的固有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做新尝试。

△拓宽写作范围

我们写的较多的人物,就是亲人、老师和熟悉的同学。其实,写人的范围还可以再拓宽,可以写写距离稍远一些的人。比如,小区里叫不上名字的工作人员,仅有几面之缘但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邻居,还可以写写旅行中相逢的陌生人。留心观察、感受,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或许也曾触动过我们内心。

丁立梅《蓝色的蓝》一文中,着重描写了去西藏旅行途中邂逅的一个叫蓝蓝的陌生人。她罹遭病痛,却仍热爱生命,精致生活,给了同行的旅友无限感动与良多启迪。

我们还可以写写文学作品中的那些人。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相异的个性品质,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阅读时和他们相逢,写作时和他们重逢,这是一次更深入的对话过程。

具体到写的内容,我们习惯了写人物的全貌、事件的全局,现在也可尝试聚焦人物的局部、事件的片段,比如写一处动作细节、一次交流、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定格画面等等,都可将笔力集中起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人物。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特写了先生的笑、先生的身影,就是极出色的写人物局部的例子。

△写好人物关系

往常写人记事时,我们惯常表现人物共性的特征,尤其是表现他们对“我”的关爱。亲人的慈爱,老师的仁爱,同学的关爱,固然可彰显善与美,但写得多了,不免会趋于雷同。写作时,除了写对“我”的爱之外,不要忽略了人物的自我特征。写出他们的独特个性癖好与精神品质,才能支撑一个丰满、立体的形象。

留意人物不同的侧面,表现他们各自的禀性之余,我们还可以写出人物关系的不同状态。除了正向的平和友爱之外,也可以写写客观上存在的误会争执。

比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就生动地表现了“我”与父母之间的分歧与隔阂。父母有着大人世界里的世俗和功利主义,他们不理解“我”对友情的珍视,逼迫“我”把已经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来,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文章借助亲子之间的矛盾摩擦,表现了孩童面临的选择难题和内心困惑,颇能引起共鸣,引发思考。

再如,表现同学情谊时,也可写写微妙的竞争关系,从最初的对抗、唯恐对方超越自己,走向一起进步、共同提升的和谐境地。

△对感情的体察

写人叙事时,我们或许习惯将自己置于弱小的境地,习惯接受来自他人的呵护。在对情感的体察上,往往表现为单向的、被动的接受。这样文章的题材会失之单一,主题也会偏于单薄。我们第一需要延展人物之间互动的话题,从写单纯的生活、情感上的照顾,扩大至审美、文化、家国等领域的交流;第二需要自我“升维”,将对他人的情感从被动的接受调向主动自觉的启悟及反馈,主题上也可表现自己心智上的成长、认知上的发展。